您当前的位置: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

科学家计划向其它星球进行“蒲公英式”播种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2-07 00:35:33  阅读:2509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王杰

人类探索宜居星球,但问题是由于距离太远,很难到达。那么怎么去呢?儿时我们常常摘下已经成熟的蒲公英,然后用力一吹。蒲公英种子有如降落伞般飘向四处。科学家也准备把地球的种子以这样的形式传播到其他宜居星球。此举也或将揭晓宇宙中其它生命进化的过程。

图中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类地系外行星,目前,一位专家认为,未来应当向其它系外行星发送“地球生命种子”。

据科学新闻网站报道,系统理论学教授克劳迪亚斯-格罗斯(Claudius Gros)提出了一种观点,他认为地球生命可能在另一颗行星上生存下来。他指出,许多系外行星由于不稳定轨道、恒星亮度或者大气成分变化,这些星球仅具有临时性的居住条件,生命孕育的时期非常短暂,这些星球没有时间进化形成多细胞生物,除非人类干涉性处理。

格罗斯教授说:“我对地球生命非常感兴趣,我认为地球生命是非常美丽的,我的野心是在其它星球上培育发展生命形式。”然而,发送多细胞有机生物需要“星系诺亚方舟”,格罗斯认为,未来不久我们能够发送自治自组装工具包,用于制造和传播高等单细胞生物。这将有望形成复杂生命形式,虽然自然环境将决定何种类型复杂生命能够出现。

格罗斯建议通过轨道基础激光器驱动低成本微型机械飞船,送递这个基因实验室,这种方法是受到抵达比邻星“摄星计划”的启发。他指出,真实的挑战并不是发送一个探测器,而是确保它幸存于数千年的太空旅行。在数万年至数百万年的太空旅行中,当化学物质和反应参数被太空辐射所改变,微型机械飞船很难探测到完整的微生物。这一发现概率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,也涉及到伦理道德。

美国宇航局行星保护办公署凯瑟琳-康利(Catharine A. Conley)博士称,有意地将地球生命种子发送至其它行星的基础前提,与1967年制定《外太空条约》中的国际行星保护政策和国家义务背道而驰。行星保护策略有助于保护未来科学调查。

为了避免危及外星生命,格罗斯建议,太空飞船将抵达无人居住的系外行星,然而他承认很难保证不出现伦理道德争议。他指出,从一个遥远距离,我们仅能大致评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,因此一旦探测器抵达某颗星球,它必须从轨道位置进行更多的研究。虽然我们确信地球之外存在着复杂生命,但我们从未完全排除该星球上存在简单生命形式。

声明: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,版权归属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